羌族推杆
推杆是极具羌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推杆游戏不分年龄性别,游戏形式多样,场地、道具要求简单,运动技巧易于掌握,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是羌族人民在节日以及婚庆、丰收等喜庆日子举行的游艺、竞技活动的必选运动。随着现代文明的进入与外族文化的渗透,以及人们思想上对传统文化的淡漠,降低了羌族年轻人对该项运动的参与感。
羌族推杆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清寿,1967年生人,自1982年开始跟随爷爷汪华廷及他人学习羌族推杆技艺,能熟练地掌握推杆技艺。此外,另一位羌族推杆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小荣,1982年生人,自1998年开始跟随爷爷苏登平,父亲苏子强学习羌族推杆技艺。
如今,羌族推杆传承人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形成了老、中、青的年龄梯队,解决了传承过程中缺乏传承载体的问题,实现了传承载体多元化和“活化”,对于羌族传统体育的重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羌族推杆运动作为羌族体育的代表,作为表演项目参加了1985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表演、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2009年四川省羌族文化展演团赴台北表演、2010年四川省第13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术博览会羌族表演、201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萨朗协会正式成立暨文艺汇演表演、2013年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育健身项目展演活动等多场展演活动。2009年,羌族推杆被批准列为第二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2008年8月8日,羌族推杆作为我国民族风情的展示节目之一,进入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展示中充分体现了刚遭受汶川特大地震打击的羌族人民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国内外观众及媒体的高度评价。如今羌族推杆已经成为了羌族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节目的一部分,在桃坪羌寨、坪头羌寨、罗卜羌寨都有当地人进行的推杆表演。奥运会开幕式后,羌族推杆已经发展成为体育运动与体育表演并重的形式,被后人世代流传下去。